百名记者进百村丨两个村 一条心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9:05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学文 李虎成 冯军福

位于获嘉县县城西南八公里处的中和镇,有两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一个叫大官庄村,一个叫小官庄村。百余年来,两个村始终依偎在一起,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先说相似处。两个村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相同,人口都在3000人左右,村域面积也大差不差,过去还都是贫困村,如今又相继脱了贫。

再看不同点。小官庄村在中和镇镇区,交通便利,镇上有不少好项目可以承接,发展的步伐相对快一些;大官庄村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虽然方式有点老旧,但适合村情、有助增收,这些年发展势头也很猛。

一言以蔽之,大官庄不大,小官庄不小。正因如此,这对“兄弟”向来互不服气,特别是在脱贫致富路上,谁也不甘落在后面,你追我赶、暗中“较劲”是常有的事。

▲大官庄村六和丰润包装扶贫就业点 李达 摄

说到这种心理,还要追溯到一段历史。

相传,清朝康熙帝曾路过这里并在此暂住,侍从人员因为种种原因,很多都留了下来。后来,侍从当中不少人做了大官,此地便取名“大官庄”。而与之相距不过一公里的另外一个村,因为出的官没有大官庄的大,久而久之就被人唤作“小官庄”。

7月22日,记者先看小官庄,再访大官庄。两个村的当家人是老伙计,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

“单从村的命名上就能感觉到,俺们比大官庄村矮一头。”小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清宝笑着说,大官庄村是“老大哥”,小官庄村是“小老弟”。

“你还别说,俺村以前还真辉煌过。”大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加升接过话茬。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大官庄村就几乎每家每户都吃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兴建了面粉厂、纺纱厂、机械厂、造纸厂等,村集体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当时在周边名气大得很。外地的来俺村采买车床零部件,都是提着麻袋装着钱,就这也得排长队。”

“你们村强,俺村也不瓤。”吴清宝说,那时候看见大官庄村富了,小官庄村村民嘴上不说,心里眼气。紧跟着,村里就兴办了一家塑料厂,还建了当时获嘉县第一家戏院,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集,热闹得很!

▲小官庄村旁香菇基地 郭晓菲 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忆起当时村里比学赶超的场景……

“那后来咋成贫困村了?”

说起这个,王加升不禁叹了口气。“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里风气变了。说到底是没跟上时代步伐,大家伙儿不一条心了,都各顾各的,人心散了,村集体收入很快就挥霍完了。”

眼瞅着大官庄村没落了,小官庄村也没了斗志,而且它同样面临着人心散、班子弱、村民穷的难题。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集体有,跟你走;集体空,没人吭。

就这样,曾经叱咤一方的“中和双雄”,逐渐沦落成一对“难兄难弟”,双双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转机出现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

▲小官庄村文化墙 (1) 杨嘉 摄

这一年,64岁的王加升和54岁的吴清宝分别当选大官庄村和小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别看两个人年龄不小,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这对“年轻”的老书记,一上任就都把重心放在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上。

小官庄村率先发力。乘着中和镇打造豫北“香菇小镇”的东风,依托润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吴清宝带领村“两委”成员流转土地40余亩,建设恒温菌棚44个、冷库60平方米,并成立了启程香菇种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的建立,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不少贫困户就近就业。

大官庄村也不甘示弱。王加升从建立田园果蔬种植合作社抓起,村里的水蜜桃、草莓,通过线上线下卖到了全国各地。在中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引进了六和丰润包装有限公司,建立了扶贫就业点,有效解决了当地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家庭负担偏重、劳动能力偏弱等“四偏”人员的就业问题。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两个村的村容村貌大大提升,并于2016年、2017年先后脱贫。但接下来,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又成了两位村党支部书记思考的问题。

“要我说,下一步应强化‘双业融合’的理念。就拿大小官庄来说,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独特产业,相互‘较劲’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一块‘使劲’。大官庄村落魄了,小官庄村不一样跟着受穷?”中和镇党委书记李孟州说,以香菇产业和包装产业为例,看着关联不大,实际互为补充,由于淡旺季不一样,可以错峰用工,从而保证两个村的村民常年有活干、有钱赚。这一番话,让吴清宝和王加升打开了思路。

“以后两个村还会继续比下去吗?”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不过听了李书记的话,俺又有了新想法,今后两个村不光要比着干,还得互帮互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官庄小官庄才能携手变康庄。”吴清宝率先表态,王加升也点头赞同。

“这就对了,两个村联手做同一件事情,没有做不好的道理。”李孟州为双方能达成共识,感到高兴。

说话间,锣鼓阵阵、礼炮响起。原来,这天还是个喜日子,小官庄村的姑娘要嫁到大官庄村去。你看,这不就是两个村携手奔向美好未来的生动例证吗?

采访手记

采访小官庄村时,偶然得知,隔壁还有一个大官庄村。两个村地缘相近、民俗相同,但在脱贫致富的路径选择上却各有特色。这让我们多了些思考,能不能将两个村放在一起比较?纵比看变化,横比找差距。这样,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立体地解码脱贫攻坚、理解乡村振兴。

从相互“较劲”到一起“使劲”,大官庄小官庄携手奔康庄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资源,集中用力、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保持发展定力,不求相同,但求有效;三是比学赶超、协同发展,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名片

大官庄村位于中和镇东部,全村共793户29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403人,未脱贫户2户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2820亩,人均不到一亩。

小官庄村位于中和镇镇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777户30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2人。全村耕地1776亩,粮食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