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驻华大使卢睿朗(右三)一行走进“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现场。本报记者 郭北晨 摄
双耳瓶
点心碟
带柜桌子
本组展览文物均为本报记者 邓放 摄
□本报记者 温小娟
地处比利时、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卢森堡,古堡众多、景色宜人,有“千堡之国”之称。3月27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和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承办的“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开幕。
“时隔6年,河南博物院和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再次携手合作推出文化交流盛宴。”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2018年,“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展出,向卢森堡人民展现了华夏文明诞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原大地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如今,“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河南人民可以在家门口一睹卢森堡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卢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成果斐然。2014年,首条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搭建起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特色品牌。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的推动下,中卢双方在经贸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为加强中国与卢森堡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互鉴,201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局与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两次签署合作协议,商定合作举办两场交换展览。
本次展览精选了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藏品200多件(组),包括石器、青铜器、铁器、陶瓷器、货币、油画、装饰艺术品等多个种类,年代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展现卢森堡的历史变迁、文化和经济发展脉络,诠释这个迷人国度的多元文化。
漫步展厅,记者看到,除了骑士头盔面甲等特色文物外,还有不少中国瓷器。一组三件的卢森堡大公国纹饰盘格外引人注目,这组盘子制作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这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中国瓷器进口商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中国订购的瓷器。这组盘子反映出当时中国与卢森堡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河南博物院讲解员丁莹说。
外观独特的廷根堡模型也是很多观众关注的对象。廷根堡是位于卢森堡南部的一座历史建筑,曾是防御工程。丁莹介绍,经过整修,廷根堡如今已成为一座遗址博物馆,为人们讲述卢森堡古堡的历史。
展览中,有几件罗马时代的尖底双耳酒瓶吸引众人驻足围观,它们跟仰韶时期代表性文物小口尖底瓶颇为相似。有意思的是,仰韶小口尖底瓶被一些专家认定为中国最早的酿酒器或者盛酒器。这种跨越时空的碰撞,让人会心一笑。
此外,展览入口处,摆放着以卢森堡精品文物元素为灵感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将卢森堡的历史文化与中原文化巧妙结合。比如,将卢森堡人面容器设计成钧瓷花瓶摆件,提取“人面”元素设计成项链,提取瓷器花纹元素做成文创袋、茶巾等,这样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国际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创产品设计的大胆突破与创新展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就落地了50多件卢森堡文物文创产品,涵盖茶席、冰箱贴、明信片等多个品类。同时,灼蓁咖啡推出创新系列,将卢森堡城市风光铜版画与维安登城堡遗址油画以糯米糖画形式呈现于咖啡之上,巧妙融合艺术与味觉,被游客誉为‘咖啡杯里的卢森堡’。未来,这些文创产品将销售到卢森堡,促进中原文化与卢森堡文化的交流融合。”河南博物院文创办销售总监吴俊华说。
马萧林说,希望本次展览能够让中国人民更真切地领略卢森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增进两国人民的情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中卢双方携手书写丝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