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小镇肖师傅家的菱角成熟了

光山县罗陈乡的杨师傅背着一袋六七十斤刚采摘的芡实去剥皮

从水下摸出来的芡实,要确定成熟了才能采摘。

司马光小镇村头的广场成了稻谷临时晾晒场

【编者按】

年年秋收总相似,今年秋收却不同。

秋收冬藏,乡村振兴,事关中国梦、中原梦。

中原河南,从南到北,开始秋收。

信阳秋收早,莲叶何田田。趁着早秋,天气尚未寒冷,莲农已经下池挖藕,抢占市场先机,以快制胜,只剩卖个好价钱。

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莫问清江与信阳。

信阳位于淮河南北,池塘星布,是河南的江南。橘生淮南,枳生淮北,诸多江南植物可在信阳生产,菱角便是其中之一。

菱角形似元宝,讨人喜爱。

而信阳板栗,小巧甘甜,沁人心脾。

与夏收主要是收获粮食作物小麦不同,秋收要收众多的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更好变现为货币,也更需要在市场上的快速流通。

除了经济作物,信阳还是河南大米的主产区,息县香米更是名扬天下。

稻花香里说丰年。

河南从南到北,大米、小米、玉米、大豆、芝麻、红薯、苹果、柿子、山楂、石榴等等,相继进入收获季节。

到田家,话桑麻,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中原河南秋收冬藏的快乐吧。

□策划:陈晓东执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贠洪波于茂世许俊文摄影报道

9月的光山,秋高气清。

太阳,只在午时前后,还有几分热辣。一早一晚,已经舒适了许多。大地,正在渐渐被染成了黄色,秋收已经陆续展开。

9月5日午后,司马光小镇西北,78岁的孙大娘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拢着一簇簇水稻。孙大娘脚下的这片水稻不足一亩,因为种得稍早,所以比别人家开镰也早了一些。太阳西沉时,忙碌一天的孙大娘,已经收了一多半。剩下的,只好明天再来。

同样是秋收,肖师傅和房师傅两家,收的却是菱角。他们,或划着小船劳作,或穿着防水橡胶裤靴在水中忙活。菱角生在水里,浮于水面,需要手工翻开每一片叶子去寻找。成熟的菱角被摘下来,发出“啪”的一声脆响,觉得将有汁液溅出来。

9月6日上午10点,罗陈乡杨湾村,一群来自周边村庄的雇工,已经在水塘里忙了四五个小时,太阳升高前,他们已经采摘了七八百斤芡实,即将收工。

远远看去,巨大的浮莲一样的叶子,铺满了水塘,身着不同衣帽的农工,弯腰起身,再弯腰再起身,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三两只白鹭,不时从他们头上飞过,好像也爱上了塘里的芡实似的。

秋收冬藏,农家乐开了花,也是飞禽一年中的快乐时光。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

联系方式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0371-86088516 (广告)

联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邮编: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聘信息|广告服务|服务条款|免责声明|网站地图|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