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供水渠
祥符朱引黄穿堤涵闸
新乡段黄河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陈秋宇实习生黄海明文受访者供图
一直盼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曹大爷,住进了有大电视大空调的高楼;柴攀峰从小看在眼里的芦苇荡,变成了国家级湿地鸟类保护区。新乡段黄河水孕育出原阳大米,但绝不仅有原阳大米。
9月20日,由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主办,大河报执行的“豫见黄河传承中国”大型策划报道组走进新乡。
00后小伙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助农,优质的原阳大米离不开黄河水的滋养灌溉
2001年生的吴祖进,在原阳县菜吴村旺盛种植合作社担任销售经理。大学学习工商企业管理的他,从小看着父亲从事原阳大米产业。他对原阳大米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他说:“我觉得家乡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就回来了,现在在合作社主要负责网络销售与推广。”原阳大米打出了招牌,优质的原阳大米和黄河水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吴祖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黄河水灌溉之后,把营养都留在这儿,再加上原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才生产出了富含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大米。”
“尤其是昔日的盐碱地,赋予了原阳大米天然的独有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吴祖进说道。
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记者看到了数只白色鸟儿不时在稻田盘旋。吴祖进介绍说,那是白鹭,它们经常来稻田找一些小鱼、泥鳅为食,“这也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啊”。
黄河水从哪来?据原阳河务局工作人员张浩介绍,现在原阳稻田用的黄河水,是引黄灌溉而来。
张浩介绍,原阳县现行河道系明清故道,全长63.824千米,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沿堤分布有三座引黄闸,2022年原阳引黄供水量3.1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09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0多万亩。
“我们现在所在的菜吴村水稻种植基地,位于祥符朱引黄灌区,2022年祥符朱闸引黄供水1.4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0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0多万亩。”张浩说,这些引进来的黄河水,孕育了优质的原阳大米。
陈桥湿地以前的芦苇荡现在的聚宝盆
南依黄河大堤,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总面积4350余亩,水域面积1600亩,地处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这样一个风景秀美的湿地,几十年前,却是被当地人戏称为“东大荒”的地方。
柴攀峰是土生土长的陈桥镇人,现在是陈桥湿地风景区的管理人员,他向记者介绍,在他小时候,这里是一片芦苇荡。
“以前这里是黄河冲击形成的沼泽地,水域也就三四百亩,长了许多杂乱的芦苇。”柴攀峰说,后来,陈桥镇陈桥村与新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服务中心合作近20年,完善基础设施,设置鸟类观测点、加设湿地封闭护网,组建了60多人的党员义工巡逻队,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断努力,才达到目前的样子。
据柴攀峰介绍,目前的陈桥湿地被誉为“鸟类的天堂”。这里栖息着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白鹭、苍鹭等濒危珍稀鸟类。青头潜鸭全球不到1000只,陈桥湿地就有40多只,已发现鸟类共计156种、植物745种。
他说:“群众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片湿地已经从原来的‘东大荒’逐步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
曹岗险工存在270年,被称为“黄河第一险工”
新乡封丘县的曹岗黄河文化苑,与曹岗险工紧邻,东西长1000米,占地约15万平方米。谈及曹岗黄河文化苑,不得不提曹岗险工。据封丘河务局杨勇介绍,曹岗险工始建于1753年,距今270年的历史了,是黄河左岸迄今为止仍发挥效益的最早险工。
据了解,曹岗险工占了黄河三个之最:一是黄河左岸河段现存并发挥效益的最早老险工;二是全河临背悬差最大的河段(临背落差最大13米);三是黄河最险的险段。若黄河在此出现险情,或将影响8000平方公里土地。
“2007年至2013年,曹岗险工续建了曹岗控导工程。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堤防安全、控导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勇说,正因为曹岗险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依托它才建成了曹岗黄河文化苑。
据杨勇介绍,曹岗黄河文化苑担起文化传承、普及法律法规等作用,“按照功能划分,曹岗黄河文化苑目前分为三大板块:临河的黄河风景观赏区、堤顶的法律法规学习区、背河的黄河文化传承区。”
曹岗黄河文化苑,目前已取得“河南河务局首批黄河文化融合示范工程”、“新乡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滩涂生活70年后,曹大爷搬进新社区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真的实现了。”在李庄镇社区,记者遇到了今年75岁的曹文勤大爷,曹大爷在滩涂地生活了70年。
曹大爷告诉记者:“以前住在滩涂地,上个学买个菜得跑上六里地,生活了快一辈子,没想到现在搬进了楼房里。现在农贸市场就在身边,还有超市,可方便了。”
曹大爷的情况,是封丘县委、县政府滩涂搬迁工程的真实写照。当地政府担当起黄河滩区李庄、陈桥、荆隆宫、曹岗、尹岗5个乡镇43个村29238户10万余群众的搬迁任务。
2015年3月,第一批试点开工建设。当年底,把新房钥匙发到搬迁群众手中。2019年6月,两批试点滩区群众全部搬迁。2021年底,滩区内10.08万名群众全部搬入新居。
886栋400万平方米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成为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李庄镇文化站王卫堂向记者介绍,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完成后,能彻底解决滩区10万余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难题,大幅提升滩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据介绍,10万余群众搬出黄河滩区,为黄河生态保护拓展空间,将新增绿色生态廊道1.75万亩,新增耕地9205亩,新增粮食产量1.1亿斤。
“群众搬进来后,除了解决硬件生活问题,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据王卫堂介绍,李庄镇社区举办了几届四季春晚,村里边的老百姓自发组织,排练舞蹈、唱戏、小品等节目在文化广场表演。“最近的一期,今年9月10日刚刚举办”。
曹大爷告诉记者,他现在还是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员,每月还有补助。他说:“我现在住在3楼,家里有大电视、自动洗衣机,还有大空调,欢迎你们来家里做客。”